WELCOME
当前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学术交流>>正文
学术交流

抗体药物实验室2020年学术沙龙第十一讲—李霞

2020年06月30日         作者:         访问:[]

627日,抗体药物实验室周末学术沙龙由李霞教授主讲。

目前,DC细胞的原位标记、追踪以及靶向干预手段尚且空白。来自哈佛大学的David J. Mooney教授团队,通过非天然糖分子探针标记技术实现了DC细胞的体内标记,可追踪其迁移,并可通过靶向DC细胞的特异性免疫调节剂递送策略,增强效应性T细胞反应,并最终实现抗肿瘤效应。

作者利用ManNAz可以被细胞摄取并通过糖代谢途径,转移到胞膜蛋白糖修饰的末位单糖分子位置的特性。进一步通过化学改造,制备了含ManNAz的纳米颗粒(G25NPG400NP),克服了ManNAz自身水溶性低、封装性差、水凝胶中爆裂释放的缺陷。并通过体内外实验,检测了ManNAz的纳米颗粒从水凝胶中的释放效率,发现通过超声干预可以实现G400NP从水凝胶中的可控释放。

作者利用G400NP可以通过超声的方法从水凝胶中可控释放的特性,联合作者前期的发现,即水凝胶中的纳米金标记的GM-CSF可以有效的招募DC细胞到局部。设计了以下DC细胞体内标记和靶向干预的策略。小鼠皮下注射含G400NP和纳米金标记的GM-CSF的藻酸盐凝胶,纳米金标记的GM-CSF的可缓慢释放并招募DC细胞至该凝胶内部形成的许多蜂窝状空泡小室,3天后,通过超声作用使G400NP有效释放之凝胶空泡小室内,从而有利于空泡小室内招募的DC细胞吞噬摄入G400NP,通过糖代谢途径使DC细胞膜表面标记上叠氮。而后叠氮标记的DC细胞通过淋巴循环迁移至引流淋巴结,通过皮下或静脉注射给予DBCO偶联的各类试剂,DC细胞膜表面标记上叠氮,遇到DBCO分子后即可通过Click反应,在不需要任何催化剂的情况的共价结合,从而实现对DC细胞的靶向干预。如DBCO分子偶联荧光分子,即可实现对DC细胞的体内示踪。如DBCO分子偶联细胞因子,即可实现对DC细胞及其作用效应T细胞的细胞因子干预,提高细胞因子的靶向性和特异性,减少细胞因子用量,减少细胞因子治疗的副作用。如DBCO分子偶联肿瘤特异抗原或新抗原或佐剂,即可实现肿瘤DC细胞免疫治疗的新型体内疫苗,免除了DC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大大节约了成本,并且有效的避免副作用分发生。

作者通过小鼠体内外实验进一步验证了体内标记DC细胞和靶向干预的效果,证明该方法可有效实现DC细胞的体内原位标记,并且通过DBCO偶联的细胞因子或肿瘤新抗原联合佐剂的靶向干预,可有效提高效应T细胞反应,最终达到体内抗肿瘤效果。

该文章利用化学手段,实现了对免疫细胞的体内标记和靶向干预,并且利用该技术通过对DC细胞的体内特异性干预,大大增加了DC-T细胞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