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上午,河南大学抗体药物开发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师生师生学术沙龙由杨争艳老师主讲。她作了题目为“抗体-药物偶联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 ADC)研究进展”的报告,就ADC的概念、ADC研制的关键因素、ADC的发展和开发情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面临挑战做了具体介绍。
ADC是由细胞毒药物、抗体和偶联物三部分组成的靶向抗肿瘤药物,也被称为靶向递送毒性小分子的“生物导弹”。ADC利用抗体作为载体将“弹头”药物送至靶部位,并通过细胞内吞效应进入溶酶体,偶联链部分在胞内低pH 值环境或溶酶体蛋白酶的作用下断裂,释放出细胞毒药物,从而达到专一性杀死癌细胞而不损伤正常组织细胞的作用。因此,ADC不仅具有特异性强、毒副作用小和活性高的特点,还能更好地应对靶向单抗治疗的耐药性问题,代表了新一代抗体技术的发展方向,是未来肿瘤靶向治疗的新趋势。要生产出理想的 ADC 药物,需将其作为一个整体,全面、综合地评价,进一步改良偶联物的稳定性、生物利用度、内化效率和细胞毒药物释放度等关键技术指标,以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目前所有制药巨头基本都有ADC在研项目,至少有 60 种 ADC 药物处于临床研究阶段。针对ADC 类药物的研发日趋白热化,且有同质化的倾向。未来若要在竞争中胜出,则需要通过优化偶联物设计、均一化ADC结构、寻找新的高效毒性小分子等技术。
与会老师们就抗体亲和力、抗体结构的完整性和抗体不同亚型的选择对ADC的抗肿瘤效果的影响等进行提问和讨论。马远方教授表示ADC 抗体的研究在未来一段时间将继续成为抗癌领域研究的热点,对ADC的开发应以已鉴定的靶点为主,需要不同团队的合作,鼓励实验室教师大胆创新、积极协作和踏实苦干。